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结果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公开>政协提案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64号提案答复的函

访问量:

关联稿件:

王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

(一)顶层设计编制产业规划。2023年5月重新编制出台《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引导各有关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细化产业主攻方向,其中宜春经开区重点发展产业链后端的锂离子电池及应用,宜丰、奉新重点发展产业链前端的采选冶、形成锂盐制造集聚区,袁州、万载、高安、上高按照“链群配”的思路,发展锂电上下游配套产业。启动宜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专门增设锂资源篇章,针对规划开采指标、重大工程部署和勘查区块进行调整,与《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科学衔接,确保含锂资源稳定持续供给。围绕“锂资源-碳酸锂-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全产业链闭环,以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人才筑链行动为总抓手,编制完成《宜春市锂电产业人才发展规划》。

2.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通过承办全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活动,举办江西?宜春对接长三角经济区暨知名企业走进宜春(苏州)招商推介会、第八届“创客中国”锂电(新能源)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江西?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成都)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头部企业落户的优势,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引强攻坚、精准招商。开展知名企业走进宜春系列招商活动,制定《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赛道招优引强指南》,聚焦正极材料、锂电设备、全固态电池、储能应用、电动飞机与船舶等锂电产业链短板缺失环节,围绕龙头骨干企业需求,大力引进配套关联企业。出台《锂电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落实“五个一流”“六个一”要求,会同新余、赣州共同创建,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锂电新能源)”,针对性加大对极材料、电解液、辅材、锂电设备、锂电池应用等环节招引,扶持培育这些环节的本土企业与宜春时代、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协作配套、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链循环体系。

二、加快科技攻关,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1.协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扎实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创建行动,建好用好江锂研究院、国轩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导宁德时代、科力远、欣旺达等上市企业在宜春设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动力电池检测中心、新能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长石和石英分离技术提升及项目产业化、低成本从尾泥中回收锂云母精矿技术提升及产业化、涉锂长石粉在陶瓷领域应用产业化、锂渣在路基材料领域应用产业化等科技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等。

2.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全市共建设锂电新能源领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6个,拥有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江西省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省级研发和检测机构。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哈工大(江西)技术转移分中心,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宜春江理锂电研究院,各锂电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紧密合作,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2023年,江特电机等3家单位参与制定5项锂电新能源领域的国家标准,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2件,宜春赣锋锂业高比能固态电池超薄锂负极材料、紫宸科技高容量纳米硅碳等新一代硅基产品、宜春天卓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纯“雪花单晶”电池级碳酸锂等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做好要素保障,推动资源向集群集聚

1.有效开展锂矿资源整合。全力推进“宜春地区陶瓷土(含锂)矿整装勘查项目”,组织实施第一足球网石家里矿区东段、第一足球网白石里、奉新县金子峰﹣第一足球网左家里等3个陶瓷土(含锂)矿地质勘查项目,其中,石家里东段项目勘察成果已通过野外验收。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查明含锂资源矿石量31.74亿吨,氧化锂941.36万吨。经过优化涉锂矿山布局结构,全市现有锂资源矿山25座,其中生产矿山7个,停产矿山12个,筹建矿山4个,关闭矿山2个,全市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涉锂矿山证载规模6858万吨/年,生产能力提升成效显著,有效地保障了全市中下游锂电企业的原矿长期稳定供应。对部分有资源潜力的矿山提升开采规模,如第一足球网东槽鼎兴瓷土矿开采规模由原来的5万吨/年提升至120万吨/年;第一足球网花桥矿业有限公司白水洞高岭土矿开采规模由25万吨/年提升至150万吨/年;第一足球网花桥乡白市化山瓷土矿开采规模由300万吨/年提升至900万吨/年(实际产能暂时控制在570万吨/年);第一足球网花桥乡大港瓷土矿开采规模由150万吨/年提升至600万吨/年(实际产能暂时控制在420万吨/年)。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守好绿水青山,7家在产矿山全部建设绿色矿山,全市含锂资源矿山累计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资金1.53亿元,新增复绿面积929亩。

2.提升生产要素供给质效。推进输变电工程项目、输气管网、宜丰等地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全力满足绿电需求,争取一批项目纳入省新能源规划库。争取到无偿扶持资金1.3亿元支持江理锂电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市财政统筹安排“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发展资金”4265万元支持“电动宜春”建设行动计划;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55万元,全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资金6000万元全面摸清我市锂矿资源“家底”,“锂电国检中心建设贷款贴息资金”687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8000万元、“科技创新券”3000万元,重点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财园信贷通”累计对全市22家锂电新能源中小企业放款1.47亿元,市融担公司累计为22户锂电新能源企业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有效降低我市锂电新能源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制定出台《支持重点企业使用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盘活300个人才专项编制,为江西国轩引进6名博士研究生;在武汉、南昌、昆明等地举办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对接会,共组织锂电新能源企业59家参加,提供岗位2002个,对接人才1770人,达成就业意向446人;制定出台《宜春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受理申报锂电新能源重大科技项目25项;出台《宜春市“宜春锂匠”评选管理办法》,首批10名人员获得“宜春锂匠”称号。成立全国锂电新能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宜春市锂电产教联合体等。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