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
互联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12月14日
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
互联网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宜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支撑工业强市和网络强市建设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数据发展战略,着力改造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全市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力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示范,持续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工业集聚区光纤宽带和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4G/5G等移动物联网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力争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零突破、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达到2家以上,引导带动全市23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达到十万台以上;推动200家工业企业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初步建立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深入推动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等网络技术以及5G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普遍应用;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力争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持续增多,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商5家以上,上云上平台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百万台以上。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力争进入全省前列。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1.推动企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引导电信运营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为突破口,推动企业内网IP(互联网协议)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加快IPv6部署,推动IPv6等技术对现有公众互联网及专线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促进高宽带虚拟专网、工业无源光网络(PON)、NB-IoT、eMTC、4G/5G、下一代无线智能网(NGB—W)在工业中的应用。(责任单位: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市工信委、市发改委)
2.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网络提速降费政策精神,支持电信运营企业进一步提升网络速率、降低资费水平。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合作和创新,加快推进连接中小企业的专线建设,简化专线接入手续,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需求,推出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套餐,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3.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根据国家、省政府统一工作部署,推动标识解析服务节点的建设和部署,完善面向工业企业及普通用户的标识注册、标识解析等服务,增强标识备案、解析监测等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和生产服务型企业利用授权频谱公共无线网络,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部署数据采集、标识识别、智能感应、精确定位、反馈控制等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推动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突出专题宣贯培训。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强化专题辅导培训,全面普及企业两化融合、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知识,依托省两化融合推进联盟等智库资源,开展省级两化融合推进联盟专家辅导地市行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专题辅导。组织开展专家进企业活动,实地调研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引导企业和园区申报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区,树立标杆,引领带动企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
2.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鼓励企业制定信息化规划,开展信息化建设,发展新型能力。支持工业企业、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加快企业基于ERP、MES、PLM等信息化系统部署应用,引导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增强工业现场应用中的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能力。推动一批生产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高的项目争取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专项、智能制造、03专项、工业互联网等项目支持,助推企业信息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3.推动企业数据上云。发挥省云服务平台和宜春华为云平台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IAAS层和部分PAAS、SAAS层云资源服务,鼓励企业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上云,支持企业数据库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中间件平台、物联网平台、软件开发平台等平台系统上云,引导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设计、其他应用等业务应用上云,推动实体经济企业使用云服务、拓展云应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优势和支撑能力,推动企业普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支持大中型企业将业务系统和设备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迁移,鼓励中小微企业接入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降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政务信息化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三)推动平台建设培育
1.推动政务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级政务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整合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形成全市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一盘棋”,加快建成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平台、跨地域、跨层级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推动税务、人社、国土、环保、安监、发改、工信等部门政务数据对工业企业的服务保障,强化政务数据分析、研判,提高政府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政务信息化办、市行政审批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
2.推动企业应用平台建设。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为突破口,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企业大数据中心、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平台资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形成工业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软件资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资源,为用户提供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企业运营管理决策、生产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升级、降本增效。(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3.推动行业服务平台建设。针对全市产业基础和布局,引导和推动县市区政府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大数据公司、工业企业开展合作,整合资源力量,加快推进能源监测、物流配送、资源共享等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传统行业设备智能化改造。以宜春智慧经济产业特色小镇为基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中小企业,形成一批以互联网产业带动为主要特色的示范集群。以工业园区为基础,推动锂电新能源、建筑陶瓷、金属家具等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产业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政务信息化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
4.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优化宜春智慧工业平台,推动宜春智慧工业平台包容开放,积极与互联网企业、产业大数据公司等合作,深度挖掘政务、产业、企业等服务需求,整合产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成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引入培育,推动平台工业技术软件化,提升工业软件与工业知识、机理、经验的集成创新水平,构建或开发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特定需求的专用工业APP,形成完善一批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供需对接、协同制造、集成供应链等创新型应用,实现资源的汇聚、整合、优化。(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政务信息化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
(四)推动生态体系建设
1.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资源,围绕全市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需要,开展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利用全市现有优势产业链条,积极打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具有互联网生态特征的产业发展集群。推进集群内部创新模式改革,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标准研制、人才培训等,打造应用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2.构建协同发展体系。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强软件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制造企业、科研院校协同合作,促进制造、软件、通信、互联网等不同领域企业深入互动,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形成一批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和为企业提供即插即用、低成本、快部署的应用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3.构建分工协作体系。理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明晰责任边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社会组织服务功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做好规划引导、企业服务和公共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强化专家咨询服务,整合传统工业企业、IT服务商、电信运营企业等多方力量,加速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三区管委会,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五)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1.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依托省级部门技术力量,强化市直部门协调联动,选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督促落实《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南》,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试点示范应用。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业企业信息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推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政务信息化办、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安监局,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2.建立数据安全体系。建立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和具体要求,加强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落实国家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工业互联网数据流动管理机制,强化数据安全监控和监督检查,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政务信息化办、市公安局,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3.推动安全产业发展。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环境,鼓励高校、平台服务商、信息安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重点解决物联网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发挥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作用,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提供安全运维、安全咨询等服务,提升隐患排查、攻击发现、应急处置等行业整体安全保障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政务信息化办,中国电信宜春分公司、中国移动宜春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春分公司、江西省广电网络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工信委主任为副组长,发改、科技、财政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全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全市工业互联网工作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工业互联网推进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组织省、市两级专家对全市工业互联网政策制定、实施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加大政策扶持
利用市级“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大数据”等专项资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工业互联网对企业的普及应用。制定出台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措施,引导推动企业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探索采用首购、订购优惠等支持方式,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化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通过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支持本地工业互联网集聚发展。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融资,引导各类投资基金等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实现工业互联网企业多渠道融资。
(三)强化人才保障
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宜春特殊人才引进政策作用,根据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严格落实人才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服务保障,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加强本地人才培养,鼓励企业根据人才需求,与中国科学院、南昌大学、宜春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校企订单式合作,帮助企业培养骨干人才。同时,人社部门加强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组织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帮助企业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四)优化发展环境
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推动相关行业在技术、标准、政策等方面充分对接,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产品应用的外部环境。广泛发挥市直各职能单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