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策文件>政府文件>2018年>宜府发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81011

关于加快建设“三群两谷一带”

?产业工程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明晰全市产业发展思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宜春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始终坚持主攻新型工业化不动摇,始终坚持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始终坚持扭住招才引资不松劲,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停步,按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集团,把宜春建设成赣湘鄂边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全省工业强市。

  二、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

  集中精力整合资源,重点建设“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即机电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纺织鞋革产业集群,亚洲锂谷、中国药谷,绿色食品产业带),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培育一批千亿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百亿级企业集团,为做优做强做大宜春经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一)建设机电、建材、纺织鞋革三大产业集群。

  1.机电产业集群:以中心城区、丰樟高、靖安等地为重点,按照“重振机械行业、做优电子产业、布局大数据产业”发展思路,建设“机械电子产业集群”。力争到2019年,全市机电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江特集团、宜联打印等龙头企业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

  重振机械行业。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特种电机、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鼓励支持樟树金属家具、高安货运专用车、袁州智能打印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智能制造、机器人、无人机、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做优电子产业。以高安光电和靖安绿色照明产业基地为载体,主动对接南昌光谷,推进智慧照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车载智能视听设备、3D耳机、高端定制腕表及可穿戴设备等新型电子消费品以及新型电子元器件。积极培育引进5G通信、通讯专用设备、计算机及其外设等电子产业。

  布局大数据产业。规划建设宜春VR/AR小镇,引进一批动漫、游戏电竞企业。

  2.建材产业集群:以高安、丰城、奉新、上高、万载、宜丰等地为重点,大力实施“建材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力争到2019年全市建材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推动建陶产业升级。依托高安建筑陶瓷基地,推动“泛高安”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微晶石、彩雕砖、薄型砖和特种陶瓷,提高产品附加值。

  优化现有建材品种。鼓励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建筑构件和预拌砂浆,大力发展海绵透水砖、新型PVC管道、新型铝型材、玻璃纤维等以及新型竹木板材、家具等产品。

  鼓励发展新型建材。积极引进培育装配式建筑构件、免烧砖、砌块和板材类新型墙材,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

  3.纺织鞋革产业集群:以奉新“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和上高鞋革产业基地为重点,积极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建设“纺织鞋革产业集群”,力争到2022年全市纺织鞋革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增品种。鼓励现有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开发高附加值的高支纱、色纺纱、竹节纱、中高档布料和高档运动休闲鞋产品,积极引进长丝织造、中高档针织面料、家纺、服装产品。

  提品质。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设计人才,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设计、云设计和个性化定制,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创品牌。鼓励现有企业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积极开展自有品牌创建。大力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和高档鞋革生产企业。

  (二)建设两谷(亚洲锂谷、中国药谷)

  1.亚洲锂谷:依托锂矿资源优势,以宜春经开区和袁州机电产业基地为重点,按照“332”发展战略,加快宜春动力锂电池、锂电核心材料、新能源汽车三大制造生产基地,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三大中心以及锂电产业金融服务、材料采购两大建设平台。力争到2020年全市锂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远东福斯特、紫宸科技等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

  做优前端。重点研发电池级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不断优化提锂技术,加速提升锂矿资源氧化锂的综合提取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

  夯实中端。紧盯行业龙头及骨干企业,主攻锂电池关键材料、动力和储能锂电池等环节的项目招商,支持企业加大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去钴”三元正极材料,硅碳、金属锂负极材料,无机陶瓷、无纺布、电纺隔膜等隔膜材料,锂硫固态电池等研发生产,做强中端环节,实现“集聚效应”。

  突破后端。全力支持现有企业不断研发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纯电动SUV和客车等高端产品,力争再引进1-2家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实现后端产业的突破。

  2.中国药谷:依托“中国药都”品牌,以樟树和袁州医药为重点,实施“千百十”工程。“千”:2018年全市中医药种、产、销、养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百”: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2家以上中医药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十”:到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中医药制造企业达10家,销售额过10亿元的中医药流通企业达10家。

  扩大药材种植规模。重点在丰城、樟树、上高、铜鼓等地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丰城、樟树以种植“三子一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和枳壳)为主,上高以种植粉防己、太子参、药菊为主,铜鼓以种植黄精、罗汉果、七叶一枝花为主。

  提升医药制造水平。深入挖掘“樟帮”中药文化,加快新药研发、引进以及二次开发,加速经典名方产业化;加快发展抢仿药、小分子药物制剂;积极引进培育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药和高分子医疗产品、人体仿生新型生物材料以及诊疗、理疗、美容等先进适用性医疗设备生产企业。

  扩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中医药与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延伸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日化产品、消杀剂等产品;鼓励发展制药设备、药用辅料、药用包料、医药物流、医药流通等配套产业。

  (三)建设沿320国道、昌铜高速公路绿色食品产业带:依托我市生态绿色农产品优势和320国道、昌铜高速两条交通干道,以高安、靖安、奉新、上高、宜丰、铜鼓、万载、袁州等地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带”,力争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22年突破1000亿元。

  打造富硒特色。重点加快富硒“六园两带一区”建设:即建设丰城富硒大米、袁州富硒油茶、樟树富硒中药材、奉新富硒猕猴桃、上高富硒食品加工、高安富硒肉牛等六大产业园;建设以丰城、高安、樟树为主,集富硒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天然富硒资源产业带,以袁州和明月山为主,集农、旅、养融合发展的富硒养生产业带;深度开发富硒特色产品,努力构建富硒品牌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明显、服务体系健全、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把宜春打造成知名硒产业发展示范区。

  扩展产品品类。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生产企业,实现集聚发展、规模经营。

  注重食品安全。鼓励企业在生产、加工、储存和包装等环节中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利用生物技术、膜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增加食品的保鲜性和安全性。积极开展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发展举措

  (一)科学规划,协调统筹推进。

  1.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做好产业区域布局,出台协调推进措施。各地结合产业现状、综合资源禀赋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根据“三群两谷一带”产业中的发展定位,确定首位产业及主导产业。

  2.深化区域合作。建立更加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区域政策的整体性和联动性,深化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项目合理布局。

  3.实施飞地经济。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利用税收分成、土地指标流转等手段,建立双赢合作方式和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全市范围内产业链相近、产品相似的企业之间通过行业整合,向主导发展区集聚,支持全市产业招商项目向主导发展区集中,实施“飞地经济”,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二)招大引强,推进产业集聚。

  1.加大招商力度。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围绕“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6大主导产业,紧盯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招商。借助赣港会、绿发会、樟树药交会、锂电高峰论坛等经贸活动平台,市县联动开展专题招商。每年签约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其中国家级宜春经开区、丰城高新区每年至少引进1个投资额50亿元以上项目,其他省级工业园(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1个投资额20亿元以上项目。

  2.加快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项目落地投产提供硬件支撑。建立重点签约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实施项目领导挂点、专项推进、现场办公等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审核办理手续,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尽快履约、落地、投产。

  3.加强调度督促。建立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库,对县(市、区)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情况、项目签约情况、重大经贸活动签约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月调度,加强通报考核。

  (三)加大投入,夯实承载平台。

  1.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坚持产城人文融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根据工业园区就业和居住人口变化趋势,合理布局区内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和完善商业综合体、教育、餐饮、娱乐、医疗、交通出行等公共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促进开发区和城镇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努力将开发区建成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镇新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宜万经济走廊建设。

  2.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各地围绕首位和主导产业,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促进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中小微配套企业加速集聚。鼓励工业园区创新标准厂房建设运营模式,支持引进大型产业园区服务商等各类开发主体统一开发建设、对外招商和运营管理。力争3年内,全市建设标准厂房面积1000万平方米。

  3.建设产业孵化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机构参与,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新经济孵化体、企业孵化器以及共享工厂、众创空间等新兴孵化平台建设,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创新创业专业化服务。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孵化平台。

  (四)强化帮扶,做强骨干企业。

  1.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00亿级、50亿级的企业集团。

  2.推动配套发展。围绕产业配套,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推进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3.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研发力度。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突破,推动产学研用紧密联合。

  (五)加大宣传,强化品牌建设。

  1.打造区域品牌。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地域品牌识别度,加大企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注重集体商标注册。支持产业集群实施品牌共享,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统筹、策划、包装“宜春锂电”、“药都樟树”、“高安建陶”、“宜春硒品”、“宜春大米”、“奉新猕猴桃”等区域品牌,加强宣传力度,整体提升“宜春”品牌影响,打造宜春经济发展“金色名片”。

  2.做优企业品牌。鼓励企业加强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对外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将工业设计深度应用于企业的概念研发、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品牌构建、消费体验以及企业文化价值塑造。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品牌体系建设,严把产品质量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打造一批上档次、有特色、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和企业品牌。

  3.做响活动品牌。依托旅游、餐饮、文化等载体,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高峰论坛以及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平台,为“三群两谷一带”相关产业发展宣传造势。坚持高水平举办锂电高峰论坛和锂电新能源(汽车)产品展,升级“泛高安”陶瓷采购节为陶瓷国际博览会,着力塑造既有高安特色又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提高樟树药交会办会层次,提升樟树“中国药都”品牌影响力。支持上高举办区域性绿色食品博览会,让“宜春食品”品牌深入人心。

  (六)完善提升,做优服务平台。

  1.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提升樟树药材交易市场、高安建筑陶瓷等专业市场。扩大高安建筑陶瓷国检中心、锂电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影响力,推动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富硒食品标识和质量认证中心以及区域性药物第三方检测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中汽高安森泽汽车商贸物流产业园,谋划建设上高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建成一批服务产业发展的交易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仓储中心、产业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2.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形式,鼓励各类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提升技术咨询服务、产品检测服务、融资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查询、商务和政务代理等第三方服务水平。推动线上电子商务与线下专业市场融合发展。

  3.发挥行业同盟作用。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组建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行业标准制定、商业模式推介等示范活动。支持行业协会或联盟成员间实行集约化采购、共有品牌等多种合作共享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建设工作,制订政策措施、研究重大事项、督查工作进展。各地根据本地在“三群两谷一带”中的产业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二)积极协调推进。建立“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建设第一足球网协调推进机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第一足球网挂点帮扶机制,开展精准帮扶,全力帮助企业做好生产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强化政策支持。全面对接落实国家、省产业发展政策,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建设支持。市本级从2019年起,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购买公共服务以及扶持百亿企业、重点项目、标准厂房、孵化平台、区域品牌建设等贷款贴息和补助,各地也要配套成立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市本级统筹2亿元、县(市、区)配套2亿元设立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安排“五贷一保”风险补偿金,拓展“助贷”、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科贷通、小额贷款和财政信用担保等“五贷一保”业务。坚持市场化方向,推进市级发展升级引导基金落地,撬动金融资金加大力度支持“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发展。

  (四)开展综合评价。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邀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每年对各地推进“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机制建设、整体规模、产业集聚、基础配套、公共平台、集约用地、企业感受、投入产出、产业竞争力、制约因素、未来发展等相关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找差距、补短板,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绩效考核。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