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策文件>政府文件>2018年>宜府办字

第一足球网关于印发宜春市农业结构调整八大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第一足球网关于印发

宜春市农业结构调整八大产业发展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宜春市农业结构调整八大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12月4日

宜春市农业结构调整八大产业发展工程

实 施 方 案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的通知》(赣府发〔2017〕96号)精神,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更好地实现我市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三产融合,不断推动全市现代农业提质提效的目标,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以“扩面积、优结构、提质量、创机制、增效益”为路径,加快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机械化、品牌化发展,把宜春打造成全省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硒产业发展示范区,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依托我市绿色生态优势,引导和鼓励各地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差异发展,选择适宜功能区加快产业发展,推广立体种养、生态种养等新模式。严禁在新建产业基地时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挖掘绿色生态财富,发挥绿色有机农业竞争优势。

2.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科学确定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产业,进一步激发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农产品档次和效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3.坚持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化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消费需求。

4.坚持区域推进。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整县制、整片带突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高产业聚集度,打造区域特色,形成区域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坚持提效增收。突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强化“三农”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遵循“提品质、优结构、树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发展优质大米,突出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等优势品种。建立以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袁州区为重点的涵盖宜春市富硒功能大米产业园区;以万载县、铜鼓县、第一足球网为重点的有机大米产业基地。到2020年,每个园区大米加工能力达到百万吨以上,大米销售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打造具有宜春特色的大米区域品牌2个。

(二)实施蔬菜产业发展工程。以各县(市、区)中心城区为中心,加快推进城郊蔬菜及主产县蔬菜的发展,辐射带动乡镇发展蔬菜产业,逐步形成高安和袁州两个蔬菜优势产区,以及五个特色蔬菜产区:上高县辣椒、大蒜、生姜“三辣”特色产区、万载县百合特色产区、樟树市青皮冬瓜特色产区、丰城市豇豆特色产区和昌铜沿线高山有机蔬菜特色产区。到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60万亩,产量241万吨,时鲜蔬菜自给率达70%,实现蔬菜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让城乡居民持续吃上放心菜、平价菜。

(三)实施果业发展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和种植习惯,依据市场需求,稳定柑橘的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猕猴桃产业,适当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梨、杨梅、草莓等时令果品和葡萄、脐橙、火龙果、桑葚、蓝莓等具有商品优势的精品水果。奉新猕猴桃要着重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黄肉和红心猕猴桃品种;靖安椪柑产区要注重品种更新和产品提质;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传统早熟梨产区要注重扩面、提质、增效;袁州区、万载县的蓝莓产区要注重标准化生产。各地可选择有特定小气候的地点发展脐橙和柚子,结合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发展火龙果、桑葚、高品质葡萄等自采特色水果。到2020年,全市水果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35万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区,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的水果产品基地,做大做强靖安县椪柑、奉新县猕猴桃、高安市早熟梨等特色水果产业,实现水果产业发展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四)实施茶产业发展工程。遵循“品牌引领、市场导向、比较优势、重点突出、可持续发展”原则,重点打造靖安白茶产区、铜鼓宁红茶产区及袁州禅茶产区。到202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18.54万亩,总产量1万吨。每年新建一批标准化茗茶加工厂,培育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引导茗茶生产向“茶园标准化、加工规范化、产品有机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茗茶加工厂为核心的茶叶生产经营格局,实现茶产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五)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以“扩面、提质、增效”为抓手,推进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基地创建、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重点打造三大种植基地。在丰城、樟树两市的105国道沿线,以种植“三子一壳”品种为主,辅之以天花粉、芡实种植,建成56.2万亩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千亩以上基地20个(樟树15个、丰城5个);在高安、上高、万载、袁州四个县(市、区)的320国道沿线,以种植粉防己、太子参、白芍、金银花、菊花等品种为主,建成“规范化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30.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10个(上高4个,袁州、万载、高安各2个);昌铜高速沿线,铜鼓以种植黄精、罗汉果等为主;其它县以种植黄柏、杜仲、厚朴等木本中药材为主,辅之以黄精、白术、玉竹等,采取造林式规范化种植、林药间作和补植修复三大生态种植模式,建成“生态木本中药材种植基地”13.6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基地5个(铜鼓2个,靖安、奉新、宜丰各1个)。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确保达到100万亩、产值50亿元;力争达到120万亩、产值60亿元。

(六)实施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广大农户养母牛和规模养殖户育肥牛为发展主线,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建立“草畜配套”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围绕高安市肉牛优势产区加速发展,重点推进樟树市、丰城市、袁州区等肉牛养殖重点县(市、区),示范带动上高县、第一足球网、奉新县、万载县等肉牛养殖县。重点建设万载县、铜鼓县、樟树市等肉羊养殖重点县(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肉牛出栏80万头,人工种草50万亩,羊出栏35万头,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比重达到8%以上。

(七)实施水产业发展工程。通过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升渔业发展质量,树立绿色渔业发展理念,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模式,重点建设万载县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工程。到2020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万载县整县推进建设6万亩,辐射带动袁州区、上高县、丰城市、高安市推进整片“稻渔综合种养”4万亩。重点扶持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基地的建设,以袁州区和上高县为试点县,重点建设循环水养殖及养殖污水治理工程,大力发展健康绿色水产养殖。加强水产种业发展,在袁州区、靖安县、铜鼓县、奉新县棘胸蛙成片养殖基础上,重点建设棘胸蛙特色种养基地。

(八)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工程。以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美丽休闲乡村等为主要载体,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鲜的省级田园综合体。推进游步道、停车场、导览标识、购物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田园综合体内环境整治、生态优化,垃圾、污水的处理以及乡村美化绿化亮化,改善生态环境。在田园综合体内打造乡村田园景观(包括稻田、菜园、果园、花海等)、园林景观,建设休憩设施、传统作坊、传统农房、乡村民宿,逐步形成特色景观。探索实施创意农业,打造创意农业工作室、农耕文化馆、农业科普教育园,建设智慧休闲农业平台、物联网系统,挖掘乡村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形成一批创新创意农业园区。促进产业提升,引进农业新、奇、特观赏品种,改造升级农事体验项目、研学拓展项目,推进休闲食品精深加工、特色包装等。到2020年,全市创建6个省级田园综合体,提升休闲农业品质,提高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八大产业发展各项具体工作。市直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支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各县(市、区)要参照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

(二)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完善财政支持政策,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的通知》(赣府字〔2017〕96号)要求,按照省市县1:0.5:1比例全额联动统筹财政支持资金,构建八大产业稳定投入机制。严格规范申报流程,实行竞争立项择优确定项目,实施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八大产业发展新增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在符合集约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应保尽保。

(三)创新金融服务。加快整合农业部门优质资产与支农资金,积极引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八大产业发展。突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足用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加快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资质的农民合作社授信,推广“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式,确保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鼓励保险机构围绕八大产业扩大保险规模、开发特色保险产品,稳步提升农业保险水平。

(四)强化技术支撑。对照八大产业发展布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巩固提升水稻、蔬菜、果业、茶叶、中药材、水产、生猪、肉牛、肉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技术体系。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打造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产业技术格局,全面提高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五)强化考核评价。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强化全过程管理,突出农业产业结构、产业融合发展、物质技术装备、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等指标,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并纳入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加强督查指导,建立健全一月一调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的定期调度和通报工作机制,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市、区)和单位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通报批评,县结构办要定期向市结构办报送八大产业发展进展情况。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