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策文件>政府文件>2003年>宜府办发

第一足球网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切实做好2003年全市普通高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访问量:

关联稿件:

宜府办发〔2003〕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教育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切实做好2003年全市普通高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关于切实做好2003年全市普通高中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市教育局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市人事局    市公安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三年八月十五日)
 
为切实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普通高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切实做好江西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3]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普通高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一)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教育、计委、编制、公安、组织、监察、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参加的市、县(市、区)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放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院校也应成立由校主要领导为组长,其它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各级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应不少于两次深入基层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二、加大投入,加强就业指导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院校要尽快建立并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场地、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一)人员配备:普通院校在校生规模在5000人以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应不少于3人;在校生规模5000至10000人的,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在校生规模在10000人以上的,根据学生人数的递增,专职人员相应递增。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应不少于3人,县(市、区)应不少于1人。对配备的专职人员要加强培训,并确保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机构设置:市、县(市、区)及院校均应建立并完善独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三)经费投入:院校应从学生交纳的全部学费中提取1%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在财政预算安排的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
(四)场地设备:县(市、区)和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设有专门的招聘洽谈活动、信息发布查询、就业技能培训等场所,并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
三、放宽政策,拓宽渠道,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一)要切实落实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取消用人制度上的地域限制和就业垄断,企业可自主用工;事业单位在编制内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聘,其中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不增加编制及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由用人单位提出用人申请,按照毕业生就业程序办理。
(二)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工商和税务等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并提供在一定阶段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参照下岗工人标准),有关部门还应积极筹措毕业生自主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允许毕业生跨省、跨设区市、县(市、区)就业。
(四)打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之路。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并吸纳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对主动到边远山区、艰苦行业、乡镇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户口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在原籍,学校也可酌情给予减免还贷款等奖励。
(五)认真做好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做好中小学教师定编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同时,坚决清退不合格的教师和代课教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以确保基层义务教育质量。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区域放开,允许在全省教育系统内流动,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具体教学岗位。
四、加强管理,热情服务,规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一)建立并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制度。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学生并取得毕业资格的,凡返回宜春就业或尚未落实单位而返回户口所在地的毕业生,应持《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到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内)报到登记。同时,凡需要录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也要及时将需求信息报送当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市、区)两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及时将毕业生供需信息登记整理后,应利用各种传媒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做好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经本人申请提出保留两年《报到证》签发资格。
(二)市直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一般要求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进市直事业单位,必须由用人单位组织考核,并由用人单位在《宜春市直属单位接受毕业生就业登记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批准后派遣。
(三)企业单位用人一律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直接派遣。鼓励毕业生到集体、私营、合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公安机关要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交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的毕业生要按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务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四)为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在择业过程中的毕业生的档案、户籍等关系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由政府所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管理,两年后转入各级政府所属的人才流动机构进行管理。
(五)省部属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继续实行部门办学、部门安置的原则。由其主管部门提出具体安排意见,安排不了的毕业生可介绍回生源地自主择业。
(六)加强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收费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