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2022 / 第3期(总第21期) / 文件解读

解读:《宜春市“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时间: 2022-07-14 11:45 来源: 宜春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
字号: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2.4亿元,回收率达99.98%,多年保持在全省前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6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6万人,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率达78.76%。全市累计完成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21.54万人次,创业培训8.72万人次。二保持就业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市持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加快丰城、樟树、高安、奉新、靖安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以及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为我市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根据《国务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推进全市促进就业工作,制定了《宜春市“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二、框架结构

《规划》共有11章31节2万余字。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规划》的背景和总体要求,在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对“十三五”时期的工作成效回顾、分析阐述“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是“十四五”时期就业促进工作内容,在第三章至第十章,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创建项目;第三部分是《规划》的保障措施,在第十一章。

三、主要目标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高质量就业稳步提升。市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健全,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适应就业形势变化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达到15万人次以上,2025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二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状况得到逐步缓解;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亿元,开展创业培训6.98万人次以上,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0家;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匹配效能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监测,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

四、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稳步扩大就业容量。主要包括:全面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培育新动能带动新就业形态发展、大力提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拓宽就业渠道。

二是强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放大就业倍增效应。主要包括: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各类群体投身创业、不断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三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增强就业保障能力。主要包括: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城镇青年就业、加强退役军人就业保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筹其他重点群体就业。

四是提升劳动群体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包括:健全技能培训制度、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五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进劳动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六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主要包括:改善劳动者就业条件、促进平等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七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提升保障就业服务能力水平。

八是建立失业监测预警体系,防范化解失业风险。主要包括:健全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应对。

九是完善保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落地。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鼓励探索创新、开展督促激励。

五、主要特点

1.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从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保障能力、缓解结构矛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主攻方向;

2.目标任务占比有提升。我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目标任务虽与省规划同步下降,但规划任务目标在全省任务的占比均超过了“十三五”期间完成情况在全省的占比;

3.相关经验做法在“十三五”基础上进行了升华。率先在全省开展高质量就业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举办首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建成全省首个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继续做大做强创业担保贷款,探索开展就业创业信用村建设,并给予其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免担保等政策支持。

(解读人:吴德兵联系方式:0795-3220500)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