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下,2022年1月,我市启动开展编制《宜春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工作,下面就《方案》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方案》主要依据和原则
(一)《方案》主要依据
《方案》起草的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同时按照《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与相关市直部门专项规划相衔接,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二)《方案》主要原则
《方案》起草主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二坚持协同推进。强化各级政府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三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突出价值导向,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四是扩大开放合作。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学素质对外交流合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
二、《方案》主要框架内容
《方案》体例、主要目标值与省里《实施方案》基本保持一致。《方案》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二部分是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主要阐明了我市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十四五”时期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是五项提升行动,共5条,设19条策略措施,主要阐明了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的具体任务。
第四部分是五大工程,共5条,设15条策略措施,从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方向。
第五部分是强化组织保障,共4条,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保障、加强经费保障、明确进度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与上周期《宜春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相比,新《方案》既保持了延续性,又具有新的特点亮点。
一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大。新《方案》将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调整为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并增加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等任务要求;同时,新增了“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并从智慧助老、健康科普、银龄科普行动等角度提出了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发挥老年人作用的具体任务要求。
二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重点方向进一步优化。新《方案》中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科普产业助力工程与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等不再作为重点工程,相关工作内容分别纳入“科普信息化提升”、“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技资源科普化”等重点工程中;新增的“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中,新增了“完善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这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新增的“科学素质对外交流合作工程”,从“加强对外科技人文交流”、“丰富对外科技合作内容”等方面明确了深化科学素质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具体举措。
三、《方案》的主要特色特点
《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市市情和全民科学素质发展实际,吸纳上周期《宜春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实施的成功做法,根据我市科学素质建设发展趋势、时代使命、战略部署、规划纲要,加入了有宜春特色的目标及策略措施,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标对表上级精神。注重文件的政治性、方向性、严肃性,《方案》严格贯彻党中央精神,遵循国务院《纲要》和省政府《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内容,逐条对照提出贯彻落实举措,确保不折不扣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二是突出科学精神引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坚持协同推进,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宣传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自信,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十三五”期间,虽然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方案》编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主要包括:
1.为解决我市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方案》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推广全域科普模式,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力度,促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等具体任务;
2.为加强组织保障力度,《方案》提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完善全市科学素质工作评估考核制度,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监督检查”等具体举措。
3.为完善科普协同推进机制,《方案》提出“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市县乡(镇)三级协同参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打造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体系”等具体工作任务。
四是注重联系宜春实际。按照落点不能低、落点不能虚的原则,坚持从我市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和目标任务。主要包括:
1.遵循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工作目标。2020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9.5%。根据科学素质发展的一般规律(年均增长1%左右),提出“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确保达到14.5%以上,力争达到15%”。
2.借助现有基础,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好奇心”科普节、青少年进高校参观实践、青年科技工作者走基层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动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等重点工程,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实用人才队伍;积极参加“中国梦·劳动美”、“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岗位学雷锋”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依托老年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普及智能技术和技能,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开展“科普进机关”活动,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
3.立足宜春实际,推进五大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探索“产业+科普”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服务;积极参加“江西省科普微视频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普动漫创作大赛”等相关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创新科普创作手段和作品形式,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科普作品,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努力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和科普基地建设;开展“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爱国卫生运动”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配合省科协深入实施“远航工程”“海智赣鄱行”等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加强对外科技人文交流。
(解读人:漆瑞联系方式:0795-360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