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公开 / 规划计划 / “十四五”规划 / 规划解读

解读:《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时间: 2022-01-04 19:29 来源: 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访问量:
字号:

2021年12月28日,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宜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宜人社字〔2021〕110号),现对该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与编制过程

按照《宜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宜府办发〔2019〕18号)文件精神,市人社局牵头制定《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过资料收集、专家论证、动员部署、调研座谈、草案意见征集、审查论证等工作环节,该规划进行了6次的修改完善。11月初,省人社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发布《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对照修改完善后,形成《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稿)。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人社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江西综合实力强市,以“稳就业、保民生”为重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整体推进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一)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失业风险有效控制,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工伤、失业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更精准的参保扩面机制、更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更安全的基金管理,推动落实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人才规模更加壮大、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精良。

(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新协调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更加高效,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更加规范有力,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五)建设高质量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社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现精准治理、均等服务和智慧决策,实现人社公共服务多元化、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普遍推广,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行风建设。

三、主要指标设置情况

(一)就业创业

“十四五”期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累计15万人次,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75亿元,新建3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二)社会保障

到2025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由95.11%上升至95.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8.52万人,相比2020年增长4.3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目标数由50万人增加至58.67万人;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5.49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8.07%。“十四五”期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新增结余用于委托投资比例达80%以上。

(三)人才队伍建设

到2025年末,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才总量达15万人,相比2020年增长28.21%;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累计1100人,相比2020年增长10%;博士后研究人员年招收数达57人,相比2020年实现翻倍式增长,占比全省目标数22.8%;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0万人,相比2020年增长11.11%;建成1所宜春技师学院。

(四)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6%以上,三项指标的目标数均与全省目标数保持一致。

(五)公共服务

到2025年末,社会保障卡发卡数达620万人,相比2020年增加33万人,社保卡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由59.24%上升至67%。

四、重大举措

(一)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狠抓稳岗返还、阶段性降费率、以工代训等政策的落实落地,用足用好支持企业吸纳就业的各项补贴,鼓励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扎实推进市政府民生实事“高质量充分就业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项目实施,2021年计划在全市创建16个市级、14个县级高质量就业乡镇(街道),创建30个市级、30个县级高质量就业村(社区)。实施新经济新形态就业促进计划,开发新经济、新业态就业增长点,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支持家政、旅游、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线零售、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等行业发展,把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防疫员、网约配送员等新职业纳入职业技能补贴范围。二是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层成长、青年见习、“三支一扶”等计划,多渠道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到2025年,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帮扶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100%动态清零。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形成技工院校、公共实训中心、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计划到2025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达到30万人次以上,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40%以上。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创建行动,培育10个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示范点,培养遴选100名以上优秀职业技能培训教师,全面提升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四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在全市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0家,重点打造10个左右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示范带动效应强的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制定《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宜留宜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落户宜春、来宜留宜就业、在宜创业、安居乐业。五是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创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县(区)不少于2个、省级以上充分就业社区不少于10个,选树公共就业服务典型。公共实训基地扩容。改扩建上高县公共实训基地、奉新县公共实训基地、万载县满天星实训基地、高安市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六是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宜阳新区、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部分县(市、区)建立分园,力争成为赣西人力资源配置示范区,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市本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机构5家,行业领军企业10家,行业领军人才达到20人左右。

(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落实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做好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工作。支持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在公共服务平台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个人权益记录查询、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养老待遇给付与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二是落实失业保险制度。落实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位一体功能。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推动中小微企业、农民工等单位和人群积极参保,力促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三是落实工伤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职业伤害保险。四是加强基金安全监管。强化基金监管,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建立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督检查,打击侵害基金安全行为,建立健全基金监督行政执法机制。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每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增结余80%以上用于委托投资。五是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打造社保卡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将人社部门发放的其他各类卡证功能统一整合至社保卡,实现“卡证合一”。

(三)加强人才人事工作。一是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按照省里统一部署,逐步向县(市、区)下放具备条件的系列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权限。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激励分配形式。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培养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以上、引进60名博士和1000名硕士。建设5个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和引导优秀博士后人才向企业流动,积极推荐“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是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宜春市技术工人学校、宜春(赣西)公共实训中心、宜春市就业训练中心等资源,到2025年建成宜春技师学院。优化技工院校布局,到2025年各县市区至少要建成1所技工院校,实现技工院校全覆盖。力争建设10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家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覆盖广泛、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宜春工匠”队伍,到2025年,全市获评“宜春工匠”、“赣鄱工匠”和“江西省能工巧匠”累计力争达到100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万。基本形成产业聚集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大力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水平。探索完善特殊优秀人才认定标准,畅通高级职称直接申报渠道。贯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推进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现金奖励计入所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不占正常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基数。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制度,推进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建设,贯彻落实最低工资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按照统一部署,跟进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二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落实“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构建市县两级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创建。培育选树一批专业性协调劳动关系的社会组织、劳动关系协调员(师)队伍、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指导服务企业防范用工风险。三是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大力推进“智慧仲栽”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办案和线上调解仲裁服务,探索“互联网+调解仲裁”工作规律,促进信息技术与调解仲裁工作深度融合,改进服务方式,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工作监督,切实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效能。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保障机制。实施根治欠薪行动,全面推进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监管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行业的集中整治,确保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建设“智慧监察”系统,积极推广“互联网+监察”。五是加强农民工服务工作。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工同酬的权利,推广丰城市首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引入商业保险机制、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一单清经验。推动落实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五)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均等化。全市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公平普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通、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协同办理的服务新模式,实现人社服务“一网通办、一卡通办、全程网办、全省通办”。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落实全省人社系统统一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办法,持续推行“八统一”标准化成果。推行综合柜制。三是基本公共服务手段数字化。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加快网站、12333、移动应用、自主应用等服务渠道建设,形成“一号一窗一网一卡”的“互联网+人社服务”格局。四是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专业化。建设人力资源“一图一池”。按照省人社厅统一部署,落实建设人力资源地图、人力资源数据数据池,以数字化地图形式,展现全市人力资源区域、产业分布等情况,动态掌握重点群体就业失业状态,动态监测重点企业行业用工情况。深入推广“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涉及到人社业务的实现“一次办好”。
                                                                                                                   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12月30日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字解读

图解

视频解读

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