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安县洪屏水库
靖安县深入践行“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模式,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得到点名表扬;
▲ 第一足球网生态警察中心
第一足球网先行先试在全省首创生态警察中心,探索形成“1+13+N”生态管控格局,并将之升格为生态文明建设网格化治理中心。该网格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入选“中国改革(2020)典型案例”;
▲ 奉新乡村生机盎然
奉新县因地制宜选择补偿模式,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美”,促进“共同富”;
……
十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积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十年来,我市生态环境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如今的宜春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环境更美
▲ 宜春多胜楼风光宜人
这十年,我市坚持高位推动、久久为功,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战略定力越来越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亲自担任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双主任”,组织成立10个领域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创性制定《宜春市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立柱架梁,推动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探索性出台《宜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宜春明月山景区条例》,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法制保障。
▲ 高安苏溪河水系改造工程
这十年,我市坚持对标对表、聚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连创有规范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0年首次达到、2021年连续保持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去年我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6.7%,较2016年提升13.3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值9.2个百分点,PM2.5浓度从高峰时期的5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达39.2%;国家考核、省级考核的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以及重点断面劣Ⅴ类水体消除率连续四年保持100%、稳居全省第一,稳中向好、好中向优的趋势愈发明显,Ⅰ—Ⅱ类优质水体比例由2012年的15.3%上升到目前的78.1%,同比提高62.8个百分点。
▲ 靖安县“两山警察”综合执法中心
这十年,我市坚持源头发力、系统治理,污染防治战役纵深挺进,攻坚力度越来越大。
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扎实做好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执法保障。按照“一年部署起步、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圆满收官”的总要求,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构建组织、责任、行动、考核四个体系,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统筹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在2019年、2020年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市均被评为优秀,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可喜成绩。建成由15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08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组成的环境监测网络,推动600余家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联网,督促17家试点医疗机构全面启动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实现污染物从产生到处置再到排放的全过程智能监管。按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要求,推动11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和8个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建成并投运了5个工业园集中供热项目、7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部署开展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三年重点项目攻坚,进一步释放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效益。
▲ 宜春中心城区
这十年,我市始终把督察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环保督察整改落细落实,整改成效越来越好。
持续完善市级环保督察制度,将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工作计划,不断把整改落实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市整改办和市环委办工作职能,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5轮次全市生态环境问题交叉执法检查,核查现场点位3618个,发现不同程度问题2011个,强力推动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省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40个限期整改问题均已完成整改、交办的1068件信访件均已解决到位;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的20个问题中,需限期整改问题17个有4个已完成整改,其余正在有序推进中,交办的307件信访件已解决299件,解决率97.39%;2018年、2019年及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2020年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5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2021年披露的3个问题整改正在有序推进。今年4月开展的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40个问题,正在加紧制定整改方案并有序推进整改,交办的235件信访件,已解决203件,解决率86.38%。
▲ 宜春行政审批提速增效
这十年,我市坚持主动作为、服务大局,助力绿色转型全面深入,经济结构越来越优。
一方面,提升服务效能,让企业暖心又爽心。对31个行业的51类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豁免,对17个行业的45类环境风险可控的建设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在全省首创“三联单”告知方式,将科室联审调整至专家评审前,评估和审查并联开展,审批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一半以内;为助力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发展,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套清单、一个跟踪机制”的“四个一保姆式”服务模式,帮助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项目高效落地;同时,还推行了重大项目“一事一议”“主要领导现场办公”“服务企业接待日”“入企听诉帮扶宣讲”等活动,积极为企纾困解难。另一方面,优化监管方式,让执法兼具力度和温度。实施宽严相济的差异化监管,按照污染程度、行业类别、环境风险程度、环境信用评价等因素,把2223家企业纳入分类监管名录;把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重点工程项目、重点领域企业等5类行业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因非主观过错导致的违法行为,或者初次环境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对恶意排污、逃避监管、迟报瞒报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将相关行业企业及时移出正面清单,并加大检查力度、依法严查,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通过实行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政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十年来,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7.16︰59.17︰23.67优化为10.5︰42.4︰47.1。
▲ 铜鼓西向梯田
这十年,我市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健全,争先劲头越来越足。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2个,“国字号”示范创建成果居全省第1。在全省率先实施市以下生态环境系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联席制度、建成市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中心城区街道(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在全省首创环境信用修复“代办制”、环境应急信息“一园一图”应急管理模式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为我市乃至全省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