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里程逐年增多、水运标准稳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十三五”交通运输建设目标。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效
1、公路建设方面。农村公路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完成危桥改造500座,完善县、乡、村道500公里,完成县、乡、村道公路改造3000公里,力争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25户以上的自然村公路硬化,修建通自然村水泥路6000公里。修建县、乡道安保工程3000公里。整个“十三五”期间,我们积极对上沟通,争取计划项目,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安防工程处治计划里程13617.6公里,是“十二五”期间(7539.5公里)的1.8倍。完成新(改建)危桥和独立桥573座,是“十二五”期间(148座)3.87倍。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入册总里程24283公里(2015年底数为16732公里),5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551公里,农村公路里程快速增长,增长45%。五年来,预计完成总投资81.45亿元(“十二五”总投资32.1亿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2.51亿元(“十二五”补助12亿元);投资和补助资金比“十二五”分别增加48.35亿元和10.51亿元,分别增长153.7.1%和87.6%。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有等级公路22670公里(2015年等级公路为13094公里),新增等级公路9576公里,等级公路提升73.1%。高速公路提出在“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积极争取靖安经奉新至高安至樟树市高速公路列入全省高速公路规划,积极争取沪昆与宜安连接线加密高速公路列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远期规划。“十三五”期间建成有昌栗、昌宁、万宜、铜万、东昌5条高速公路。在建3条,包括铜万宜丰联络线、宜遂高速和宜春西绕城高速。大力协助省厅、省高速集团推进沪昆高速昌傅至金鱼石改扩建、樟树至吉安高速改扩建、南昌至南丰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靖安至樟树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路线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已纳入国家高速规划网。谋划宜春至慈化、通城至铜鼓等高速公路。
2、道路运输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转型升级发展,至2020年,力争使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市70%以上人口享受城乡客运一体化带来的便利。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2236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通达率100%。全市在乡镇设立乡村快递代办点75个,年度承运农村物流311947件,代办城乡快递1187347件,实现了部分农产品从运不出到运得快的转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公共交通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一批综合性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枢纽;拟建候车亭38个,新建设公交站台40个;优化调整现有城区公交线网,新开城区周边机场、中心城镇等主要公交线路6条;新增公交车辆400到500标台左右,达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标台以上要求;在现建成IC卡收费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公交系统进行改造。“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已落实城南公交综合场站、渥江综合场站两处,共新改建185座公交站台;建设站台安全护栏268组。在政府统一进行中心城区交通系统规划基础上,结合交通系统规划,请东南大学有关专家制定了《宜春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总体规划(2018-2035年)》,目前正报市政府审批。新开了21条线路,延伸线路32条,调整线路29条。新增公交车辆404辆,完成租赁自行车停放站点128个,投放自行车3000辆,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在现建成IC卡收费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础上,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公交系统进行改造,以网上充值、手机扫码支付为依托,促进出行者、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环境各要素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城市公交系统。
4、水运发展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重点建设樟树港七码头、樟树港河西综合码头、樟树水运口岸作业区码头、丰城港曲江码头二期工程等,力争到2020年全市船舶运力达到80万吨,完成船舶货物运输量2982.8万吨,周转量43.1亿吨公里。目前全市船舶拥有量532艘84.85万吨运力,完成船舶货物运输量2998万吨,周转量40.1亿吨公里。“十三五”期间,在市政府和省厅、省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宜春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并于2020年5月获省人民政府批复,规划港口岸线26.76公里。《宜春港总体规划》的批复,终结了我市无港口总体规划的历史,港口码头建设、岸线利用从此有了依据。结合《宜春港总体规划》编制,提升了码头的泊位等级和能力,兴建了樟树水运口岸作业区码头、五码头改扩建工程,拟开工建设河西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总计21个1000吨级泊位,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的码头基建任务。
二、“十四五”规划重点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关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论断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对照市“十四五”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实际,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和外在支撑,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当好先行,在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基础上,加快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工作。
一是完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建设。高速公路规划形成“四横五纵一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续建高速公路18.4公里,新建高速公路289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1200公里。重点推进宜春至井冈山高速公路、宜春城区三阳至新田段、第一足球网、宜春市绕城高速公路东线、宜春至慈化高速公路、通城至铜鼓高速公路、南昌经丰城至南丰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以打通出省通道和国省道升级改造为重点,积极推进县(区)之间城际通道、经济走廊内车流量饱和路段扩容改造,选用合理方式推进国省道城镇过境段改造,推进国省道提档升级,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完善广覆盖的农村公路网,进一步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二是提升客运出行服务水平。依托亚欧、泛亚铁路网络和中欧班列,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通道。以沪昆高铁为轴带,推进与周边设区市等联动发展。增强宜春高铁枢纽功能,完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普速铁路等多层次集疏运体系,向内加快区域融合和同城化步伐,向外加大与长三角、长株潭等沿线城市群的开放合作,成为江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通道。围绕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目标,加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的有机衔接,建设和完善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系统,推动建立标准统一、功能融合、运营规范、服务高效的综合运输枢纽体系。推动铁路、公路、民航、邮政、城市交通等服务标准在枢纽内相衔接。加强不同运输方式运行时刻衔接,优化枢纽接驳服务。鼓励枢纽用地综合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打造高效现代物流体系。在现有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基础上,继续强化市域东西向交通设施建设,打通市域南北铁路分支,与浙赣铁路一同构筑“三横三纵”铁路网布局。规划建设高安陶瓷产业基地、樟树盐化工产业基地、丰城资源循环产业基地、袁州区医药工业园、袁州特种机电产业基地、奉新工业园、万载工业园铁路专用线,以及丰城矿务局二期、丰城矿务局丰龙矿井、丰城新高焦化、丰电三期、上高万年青水泥和上高新界埠火力发电厂等企业铁路专用线。
四是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加快完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售票、取票、乘降、驻车换乘(P+R)等联运设施设备共享共建;建设高铁枢纽场站封闭、连续的联运旅客换乘通道,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方式安检互认,减少重复安检。积极探索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鼓励各种运输方式改进售检票系统功能,创新身份查验方式,方便旅客验票乘车;鼓励不同运输方式企业积极发展“空铁通”、公铁联运等服务产品,为旅客提供“行李直挂”服务。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开通公交专线、夜间班次和定制客运服务,提升旅客“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出行效率。
附件: